科技日報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阮珺
記者近日來到位于福建福清的福耀玻璃工業集團(以下簡稱“福耀集團”)綠色智能車用安全玻璃生產基地,看到一排排機械臂精準抓取玻璃原片后,迅速送入全自動生產線流轉,從原片到成品所需要的搬運、排片以及物流裝箱,均由工業機器人完成;而在生產線邊上,企業的機器人訓練師吳靖暉正在觀察跳動的數據,給上片機械手編寫程序,不斷優化智能操控工藝參數。
機器人訓練師、智能化產線工程師、質量AI檢測師……如今,在這個投資32.5億元的零碳智能工廠里,一個個新型工作崗位正在顛覆著人們對制造業的傳統認知。
“我們將傳統以人工搬運為主的生產線,升級為依靠智能設備和大數據高效生產協同的生產線。現在,每30秒就能生產一套汽車天窗,生產效率較以往提升200%。”福耀集團副總裁吳禮德告訴記者。在這座高度自動化的智能工廠,許多像吳靖暉這樣的新型技術人員在維護著這些24小時運轉“最強大腦”,為產品的生產保駕護航。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福耀集團全球市場占有率為34%。今年以來,福耀總投資近百億元,建設安徽合肥、福建福清、上海嘉定等新項目基地,并對原有項目進行智能化改造,累計新增就業6750余人,其中4960余個崗位誕生于智能工廠。在這里,工業機器人密度達每萬人740多臺,催生出適應智造需求的新型崗位。
福耀集團的這一轉型升級,也帶來了人才需求的結構性變化。為此,企業多措并舉招攬人才。目前,該集團已與全國20多家高校合作,通過實施“校企雙導師制”、開設“福耀產業班”等,打造“校企聯動+定制培養+精準輸送”的人才供應鏈,形成校企協同育人的良性生態。
其中,安徽某職業院校“福耀產業班”不僅在課程設計上重視實操,為學生安排企業工藝標準、現場管理規范等實務課程,還積極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大三時進入合肥基地實訓,幫助學生“零距離”對接生產實踐,師傅手把手教學生調試設備,基本實現“畢業就能上崗”。
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的同時更要用好人才。為此,福耀集團構建起多元化學習場域和立體式人才培養體系,幫助在崗員工獲得技能,以適應智能化轉型。福清配件汽玻公司制造二廠老員工邱小波已入職福耀集團20年。現在,他已經從進廠時的包裝箱管理員成長為帶領團隊實施自動化改造的副廠長。“在總部培訓結束后,我立即著手在自己所在的公司籌建低成本自動化道場,著力打造出一個集培訓、研發、展示于一體的創新平臺,以培養更多具備低成本自動化改造能力的新型產業技術工人。”邱小波說。
產能擴大、智造升級、產教融合、系統培養……“在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福耀以‘智造升級’為支點,探索出一條‘技術革新帶動崗位擴容、產教融合促進就業提質’的特色發展道路。”福耀集團副總裁張星萍說。據介紹,福耀集團近3年增加就業新崗位超過1萬個,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穩崗就業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