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盧子建
6月25日,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西班牙知華講堂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25·中歐人權研討會”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本屆研討會以“數智時代背景下的人權”為主題,就彌合數字鴻溝、人工智能治理、青年一代在數智時代的責任等方面進行探討。本報記者就相關議題采訪了外國專家學者,他們表示,數智時代的權利保護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技術發展的參差不齊造成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數字鴻溝。美國杜克大學亞太研究所客座教授丹尼斯·西蒙認為,為了更好保護全球南方國家等弱勢國家人們的數字權利,政府應與國際電信聯盟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合作,優先考慮在農村和數字服務不充分的地區建設互聯網基礎設施。
丹尼斯·西蒙說:“數字鴻溝并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它還包括教育、經濟能力、政策框架和全球技術力量的不平等。”他認為,在數字素養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很重要,對婦女、年輕人和被邊緣化的群體來說尤甚。
三明學院海外學院(外國語學院)孟加拉籍教師吳迪博士認為,數字教育舉措很重要,例如教人們如何安全使用科技、識別虛假信息,以及了解自身在互聯網上的權利。
人工智能新興技術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益處,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尼日利亞籍碩士研究生歐斌那表示,人工智能帶來的問題包括侵犯數據隱私、算法偏差、知識產權受損以及決策不透明等。他說:“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健全的數據治理、透明且可問責的人工智能系統以及具有包容性的設計流程。”
丹尼斯·西蒙分析指出,人工智能系統因其復雜性、不透明性和可擴展性,給基本權利帶來了新的重大風險,而人工智能治理需要全球協調行動,“因為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監管跨境算法、數據集或數據平臺”。
吳迪說,通過政府、科技公司、民間社會和專家合作制定的全球框架,有助于針對隱私、公平和問責等問題制定明確的道德準則和法律條款。聽取來自全球南方國家和其他代表性不足地區的聲音也至關重要。
彌合數字鴻溝和人工智能治理都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而年輕一代可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
丹尼斯·西蒙表示,年輕一代受數字未來的影響最大,同時也最有能力塑造數字未來。他建議,年輕人可利用社交媒體和在線平臺來教育、動員和倡導公平的數字政策,并通過指導同齡人和老一輩來幫助縮小數字素養差距。各國政府和國際機構應將數字治理討論中的青年磋商制度化。
作為一名年輕人,歐斌那建議,年輕一代可通過參與公民科技、提升數字素養,成為數字權利的有力倡導者。他還指出,青年主導的運動可提高人們對數字包容性的認識,而教育舉措則可為其他人提供工具,幫助他們以負責任的方式駕馭和塑造數字世界。
年輕一代的核心作用在于,將他們在數字領域的專業知識,無論是通過教育、技術、倡導還是社區建設,轉化為切實的行動,同時始終秉持技術應該賦能而非排斥的原則。“在數智時代,年輕一代在保護人們權利方面可發揮巨大作用。”吳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