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這些《政策》聚焦補短板、強弱項,綜合采取獎補引導、撥投結合、融資增信等政策機制,通過對癥開方、靶向施策,破解企業發展難題。”6月11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山東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峰表示。
他提到的《政策》,是山東省財政廳會同18個部門制定的《進一步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財政政策》(以下簡稱《政策》),該《政策》緊緊圍繞民營企業關心關注的問題,提出了10個方面、50條具體的政策,主要從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助力民營經濟轉型發展、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構建公平競爭的政府采購環境、提高政策便利度和可及性等5個方面,為民營經濟發展助力賦能。
山東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主體占全省經營主體的99%,民營經濟占據山東經濟的“半壁江山”。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崔宗濤表示,當前,受國際國內多重因素影響,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現金流緊張,融資需求較大。為此,《政策》從拓寬投入渠道、強化融資增信、強化融資增信3個方面發力。
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三的山東,擁有235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居全國首位。其中,民營企業占據半壁江山。近年來,山東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尤其是在機械裝備、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領域,民營企業以引進先進技術、提升自動化水平、加大環保投入等為抓手推動生產方式現代化。
轉型升級需要大量資金做支撐。按照《政策》,山東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將優化投入方式,注重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強化融資增信,山東將推行“政采貸”,支持參與政府采購并中標的中小企業供應商,以政府采購合同為信用擔保,從金融機構獲得無抵押、低利率、簡單快捷的融資服務;強化融資增信,山東將實施“技改專項貸”貼息,實施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貸款貼息,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貸款貼息等,目的是通過貼息、擔保等手段,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科技創新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生命力。數據顯示,2024年,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2萬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0%。以光威集團和天岳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民營企業,在碳纖維和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僅實現了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也為山東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方面,山東支持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爭創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大研發投入,保護知識產權,提升創新能力。在企業智能化轉型方面,山東支持企業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算力券”獎補,鼓勵開展工業軟件研發,培樹國家級數字化標桿企業,引導企業智能化升級。在企業引才聚才方面,山東支持引進頂尖人才、緊缺人才,引育領軍人才,強化企業創新發展的人才支撐。
記者注意到,這些政策的含金量很高,比如,對企業的研發投入,最高補助500萬元;對完成創新藥臨床試驗的企業,每年最高支持可達1億元。
李峰表示,這次出臺的50條政策,既包括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政策,也包括市場開拓、便捷融資的政策,還包含政策落實等舉措,涵蓋了民營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體現了對民營企業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