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符曉波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交通行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給交通執法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6月4日,記者在廈門市交通運輸執法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當地綜合運用多種科技手段,提高交通執法效能,特別是在治理超限超載問題中,創新非現場執法新方式,形成超限治理“廈門模式”。
發布會上,廈門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支隊多維度展現其執法成效,其中科技手段助力高效執法是工作亮點之一,如運用“智慧眼”識別系統精準高效識別違法行為、通過車輛衛星定位平臺快速準確定位問題車輛、使用“交運通”執法信息系統大幅提高執法效能等。
廈門市交通執法支隊指揮協調處處長葉琳介紹,執法支隊積極探索治超速、超載非現場執法途徑。目前,交通執法支隊可根據車輛路面動態檢測監控系統對車貨總質量超過49噸,違反禁令標志駛入禁行路段的貨車進行自動審核,生成非現場執法證據,并推送至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臺,由公安交警部門按照違反禁令標志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和記分,2024年累計查處超限和違反禁令標志貨車9548起。該做法顯著提升治超執法工作效率,同時大幅降低了重點路段貨車超限率,形成了具有廈門特色的新型治超工作模式。
下一步,當地交通運輸部門將通過構建“科技賦能+制度創新+理念重構”的治理三角,完善多方協同治理的新型智慧執法體系,推動執法模式從傳統執法型向智慧服務型轉變,以智能化、柔性化的執法模式進一步提升交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