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添福 記者 王菲
5月28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4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青海境內黃河、長江、瀾滄江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水質狀況優。據悉,通過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正不斷保障和支撐青海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呵護“中華水塔”。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生態地位特殊而重要。
《公報》顯示,重點依托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項目,青海開展了三江源及黃河干流水生態調查評估、青海湖流域水生態健康評估、青海湖流域污染物溯源調查等研究。深化長江、黃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推動全省生態環境系統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劉建昱介紹,青海祁連山南麓站、青海湖站、黃河源站、北麓河站4個站成功申報第二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建成并聯網1311套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覆蓋309家排污單位,全省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為95.2%。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青海加強“青海生態之窗”系統建設,完成顯示系統更新,對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等觀測范圍開展視頻實時觀測,輔助支撐全省生態環境督察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