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羅云鵬
“造樓機頂升作業安全驗收已完成,準許頂升!”5月20日,在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C塔項目現場,隨著一聲指令,由中建五局自主研發的“空中造樓機”——貝雷式智能頂升鋼平臺緩慢向上爬升,到達預定高度,項目建設高度正式突破200米。
“項目建設離不開我們自主研發的貝雷式智能頂升鋼平臺,它具有設計先進、運行高效、智慧安全等特點,就像一個‘空中作業工廠’,能為結構施工提供安全、便利的施工作業條件。”中建五局C塔項目技術經理張志超介紹。
集成化更高效 “空中作業工廠”
貝雷式智能頂升鋼平臺主要由智能裝備、智能控制、桁架平臺、支撐頂升、掛架等系統組成,集成了混凝土澆筑、模板支設、鋼筋綁扎、鋼結構吊裝等作業平臺。同時覆蓋3個半樓層,構成立體交叉作業空間,為工人們在高空中提供工廠化作業環境及全天候作業條件,可保證多道工序豎向同步展開,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以空間換時間,核心筒結構最快可實現3天一層。
項目運用的步進式智能頂升系統,頂升到位后支撐框無須二次爬升或人工倒運,相較傳統頂升方式可提高效率約50%,2小時即可完成一層頂升。此外,步進式頂升還可以減小導軌獨立懸臂高度,幫助節約鋼材約25%。
“我們采用PLC同步控制系統同步頂升,同步控制精度可控制在5mm以內,準備就緒后,我們只需要按下智能操作室的啟動鍵,就可以實現一鍵頂升。”項目總工程師單宏偉介紹。
輕量化更節約,桁架用鋼量減少30%
C塔項目的“空中造樓機”,基于性能最優化開展輕量化設計,采用貝雷式新型桁架。應用裝配式結構,保障了材料的周轉使用,避免了高空焊接和螺栓緊固作業,節省了材料和人力,安拆更快捷。
同時,相較于傳統桁架,貝雷式新型桁架剛度提高11%,用鋼量減少30%,經濟效益更高。此外,該平臺頂部堆載能力超300噸,還可抵御17級臺風,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數。
此外,項目采用的無人駕駛智能施工電梯,可直達鋼平臺頂部,有效提高運輸效率,更具有故障自診斷、智能語音播報等功能,可利用AI監測乘坐人員數量及載重,具備實時語音通話和一鍵報警功能。
“如果有超重或者超員的情況,電梯就無法啟動,操作起來和生活中用的電梯一樣,非常簡單方便。”項目鉗工沈師傅表示。
據了解,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C塔項目由深圳灣區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建五局總承包,最高400米,是全國連廊雙子塔第一高樓。該項目在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指導下,建立了“一軟、一硬、一網、一平臺”智能建造體系,入選深圳市首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
(中建五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