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5月7日,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民意調查中心在北京發布《2025年全球民眾數字科技認知報告》并舉辦“中國數字技術出海研討會”。調查顯示,86%的全球受訪者認為中國在數字技術領域具有先進性;在評價中國數字技術對本國影響方面,83.6%的發展中國家受訪者表示積極認可。
本次報告通過國際權威的在線樣本庫,利用問卷調研了來自全球38個主要國家的7599名對數字技術有所了解的受訪者。其中男性占49%,女性占51%;年齡中位數為35-44歲;學歷中位數為大學本科。
與會專家表示,AI未來發展的關鍵,一方面是前沿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另一方面則是應用層面的加速普及。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徐翔指出,當DeepSeek作為科技新星實現突破性創新時,以騰訊元寶為代表的APP應用則以良好穩定的用戶體驗,通過“產品+服務、前端+后端、創新+業務”的融合性技術供給,推動了生成式AI技術的擴散、公益和普惠。
面對不斷發展的AI技術,62.7%的全球受訪者認為AI對工作效率有積極影響,64.9%的受訪者認為AI對學生學習有積極影響。但在AI對就業影響方面,全球受訪者均表現出一定顧慮,僅34.9%表示出積極態度。
如何讓更多人群了解AI、用好AI,并緩解“AI焦慮”,已成為全球性議題。今年4月,深圳市職業技能培訓指導中心主辦了面向汽修、廚師、家政等行業技能人才代表的“AI第一課”培訓項目。騰訊AI培訓師引導“藍領”學員掌握AI數據分析和場景化問題解決能力,提升技能人才在使用大模型產品上的效率。
調查顯示,發展中國家高達83.6%的受訪者認可中國數字技術對本國發展的積極作用。這一結果背后,是近年來全球南方國家同中國日益深化的數字合作。其促進了中國數字科技企業的國際業務拓展,也為南方國家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助力,實現了互利共贏。
對此,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執行主任、中石化原新聞發言人呂大鵬指出,面對當前發展鴻溝、技術霸權、文化沖突的“全球治理三大悖論”,要以“科技向善”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支撐,讓科技真正造福人類。
與此同時,調查也顯示,越年輕的群體,對本國科技的滿意度、對全球科技議題的關注度越高;對科技創新的未來預期、對中國數字技術對本國的影響,態度也更加積極,代際差異甚至可達23個百分點。
對此,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王維佳表示,發展中國家人口結構相較發達國家更年輕,發展內驅力和對科技改善生活的期待也更突出。可以說,年輕一代既是科技創新的使用者,也是塑造未來的參與者。南方國家和年輕一代將是中國數字科技企業繼續拓展國際市場、深化國際合作、提升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戰略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