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滕繼濮 實習記者 夏天一 通訊員 許陽 蔣杰
記者8日從國網無錫供電公司獲悉,江蘇省內電力行業首次在無錫220千伏鯨塘變電站應用的軟土原位加固技術,日前通過專家組驗收。實測顯示,該技術處理后的地基極限承載力達到210千帕,遠超設計要求。
長三角地區廣泛分布著淤泥質土層,因其孔隙比大、天然含水率高、承載力低,長期困擾著基礎設施建設。真空預壓法等傳統的軟基處理工藝,不僅施工時間長,地基承載力的提升效果也有限。
對此,國網無錫供電公司聯合國網江蘇經研院展開技術攻關,引入軟土原位加固技術。該技術借助大型攪拌設備,將綠色固化材料與淤泥充分混合,把深達數米的廢棄魚塘軟土層固化成硬殼層,無需進行清淤換填、深攪樁加固等,從源頭上解決了傳統工藝的弊端。
在技術應用過程中,項目團隊針對淤泥成分復雜的問題,開展了大量的配合比試驗,精準分析土質特性,科學確定固化材料的摻量比。同時,為實現固化材料噴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團隊對攪拌設備噴頭進行優化設計,并安裝了自動定量供料系統,該系統能夠精確控制固化材料的出料量與出料時間,實時顯示并記錄固化區域的用料量,有效避免了人為操作導致的資源浪費。
此外,施工期間,項目團隊還引入了數字化監測系統,在強力攪拌頭上安裝3D定位控制系統與陣列式電容傳感器,對施工過程進行實時監測,確保工藝穩定可靠。
國網無錫供電公司項目管理中心主任凌佳凱表示,軟土原位加固技術具有推廣應用前景,可適用于沿海灘涂地區的輸變電工程等場景,為“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基建提供可復制解決方案。
(受訪者供圖)